說明 | 一、實施對象
1.全班學生家長或監護人:主要參與對象,直接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與生活情形。
2.班級導師:負責主持會議,說明教學計畫、班級經營及學生表現。
3.任課教師代表:補充各領域學習重點與學生學習狀況。
4.家長會代表或幹部:協助推動班級及學校相關活動,建立家校溝通橋樑。
二、與家庭教育之關係
1.資訊交流:讓家長清楚學校教育方向與孩子學習需求,利於家庭教育配合。
2.親職支持:透過導師與家長分享,家長能學習更多親子溝通與教養策略。
3.價值一致性: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理念一致,避免孩子在家校間出現落差。
4.家校合作:建立良好溝通管道,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更有方向感與支持感。
5.共同成長:透過班級家長會,家長能彼此交流經驗,形成教育共同體。
|